專家推測俄客機失事原因 直言為國產飛機敲響警鐘
时间:2019-05-07 08:21:22   浏览次数:90

      當地時間5日下午,俄羅斯一架“蘇霍伊-100”客機,因故障返回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在緊急迫降後機身起火,41人遇難、37人得以死裡逃生。
  資深機長陳建國分析,客機失事不排除飛行員操作失誤或飛機作業系統失靈這兩大原因,綜合判斷,後者可能性要大一些。當然,具體的事故原因還有待更進一步的消息披露。
  客機觸地彈起有原因
  從網上視頻看,失事客機第一次接地時,觸地彈起,又飛行了一段距離才成功著陸,但遺憾的是,機尾觸地著火,一個冒著滾滾濃煙的大火球,吞噬著還在快速滑行的客機,現場慘不忍睹。最終,機尾部分幾乎被為灰燼。可以想像,倖存者經歷了什麼樣的一場空中浩劫。
  為什麼第一次沒能成功著陸?陳建國分析,有可能是飛行員操作失誤,也有可能客機的作業系統已經失控,導致客機第一次接地時跳起。而在第二次接地時,客機發動機、起落架和機翼都可能因為超載損壞,藏身於機翼的油箱也因此可能破裂,燃油洩漏迅速引燃了大火。
  有媒體報導,客機起飛後遭遇雷擊並起火,隨即通訊失效,機組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客機返航。陳建國表示,飛機遭遇雷擊並不罕見,通常情況下,飛機在正式投用之前,都會做防雷擊試驗。並且,整架飛機的各個重要部位,也會做防雷擊處理,所以,飛機遭遇雷擊引發重大事故的情況並不多見。“從已有資訊分析,客機遭雷擊引發系統失靈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失事客機並沒有對外公佈這方面的情況,不知道在防雷擊能力上是否存在軟肋。”
  同類機型早有安全事故前科
  據媒體報導,客機著陸後,部分旅客在緊急撤離時還打開行李架取行李,卻因此耽誤了後艙乘客的逃生時間。陳建國指出,遇到緊急情況,逃命要緊,千萬不要帶行李,只有聽從機組人員指揮,爭分奪秒從緊急出口逃出來才是正確的做法
      民航業內資深人士林智傑也支招,乘客登機後,一定要系好安全帶並認真閱讀安全須知,對於緊急出口位置要心中有數,一旦發生意外,如果機艙內被濃煙吞噬,就什麼都看不見,必須聽從空乘指揮,因為他們受過專業訓練,對飛機也熟悉。
  公開資料顯示,“蘇霍伊-100”客機是由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所屬子公司設計製造的一款支線客機。2000年開始開發,歷時8年完成首飛,3年後才開始量產。“蘇霍伊-100”客機有60座、75座和95座三種機型,其中,95座基本型的售價約為2800萬美元,比一些國外同類機型的價格低15%左右。
 

圖:俄航被燒毀的SSJ100飛機 圖片來源:AFP
 
  實上,“蘇霍伊-100”客機早有安全事故“前科”。林智傑說,2012年,一架“蘇霍伊-100”客機在印尼首都雅加達進行演示飛行時墜毀,機上37名乘客和8名機組人員遇難。此外,“蘇霍伊-100”客機還有2次沖出跑道的記錄。不過,這些意外都與操作失誤和惡劣環境有關,尚未發現飛機有巨大設計缺陷。
  而在此前,蘇霍伊-100”客機曾被寄以厚望,號稱將成為俄羅斯最安全的飛機為國產飛機敲響警鐘
  談及此次事故的教訓,林智傑說直言,這提醒我們,飛機的設計和製造,安全性能才是第一位的,必須要無缺陷、無隱患。中國和俄羅斯一樣,在飛機製造業上都是追趕者,俄羅斯還有一些工業基礎和經驗技術的積累和沉澱,中國基本上是一窮二白,將遭遇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圖:國產客機C919
  2017年5月5日,中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這是中國製造的第一架大型客機,預計最快可於2021年首次交付。外媒譽之為“一次里程碑式的進步”,因為C919承擔著一個使命——為中國未來使用本土技術製造出更好的飛機打下基礎。
  陳建國也表示,類似蘇霍伊-100這樣的新型號支線飛機在國際市場上本來競爭就很激烈,一旦出現事故,無疑對其信譽度有很大的損傷。
  不過,這是不是意味著,像“蘇霍伊-100”這樣的支線客機就不安全了呢?陳建國說,支線客機應對緊急情況相對靈活,大飛機固然安全性能好一些,但飛行環境也更為嚴苛。
  林智傑則表示,大飛機的性能、安全裕度和運行環境都略好,所以事故率也略低一些,但只要通過歐美適航認證的機型,無論大小都是安全的。差別在於,如果每天飛一次,事故發生率是200年一遇還是1200年一遇